郵票上的剪紙藝術
2020-06-01 14:20:09 來源:
新絳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多彩,尤以人物見長,戲曲題材作品更為突出,構圖簡潔而不簡單,粗獷中可見精致。
剪紙也叫剪花、剪畫,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具有單純、明快、樸實、粗健的特點,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貼于不同地方則叫法相異。貼在窗戶上叫“窗花”,貼在門楣上叫“門貼”,春節期間貼在門窗對聯橫批下的則叫“掛錢”或“掛簾”,其他則有“鞋花”“枕花”“傘花”以及梳妝鏡上的“喜花”等。
我國的剪紙歷史悠久?!妒酚洝分兴d“剪桐封弟”,就記述了周成王姬誦用梧桐葉剪成玉圭圖像,贈給其弟姬虞的故事。1959年,新疆曾出土了南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對馬”和“對猴”。漢唐時,我國民間婦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在鬢角為飾的風尚。宋代因盛行剪紙,有了專業剪紙藝人和剪紙手工業。2006年,國務院批準剪紙藝術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剪紙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剪紙藝術發展到今天,種類已是多種多樣,有黑白剪紙、彩色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刻金彩襯剪紙等,就其創作和表現題材內容來看,基本形成兩個體系。一個是傳統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用來表達自己情感、理想和意愿的藝術創作,題材內容多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花草瓜果、民間故事、歷史人物、戲劇臉譜以及吉祥圖案等等。1959年發行的《剪紙》特種郵票,即為典型的傳統民間剪紙。全套4枚,圖案采用著名畫家張仃先生1936年在延安工作期間珍藏的陜北民間剪紙,分別為“駱駝”“石榴”“公雞”和“戲劇人物”。再一個是在傳統民間剪紙基礎上,超出原來僅為裝飾作用的范圍,用以反映新事物、歌頌新生活的新題材剪紙,如1973年6月1日發行的全套5枚《兒童歌舞》編號郵票。圖案采用了揚州剪紙藝術,既有裝飾韻味,又富生活情趣,并采取五橫聯的設計形式,使歌舞融為一體,象征著民族大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