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錢幣——臨安府錢牌
2020-07-22 22:43:21 來源:
臨安府即杭州別稱,南宋建都于此。其時賦稅繁多,而政府開支猶厭不足,于是增發各色紙幣,以代銅錢。但這類紙幣缺乏無限法償能力,所以信譽不佳。到了南宋末年,紙幣貶值嚴重,朝省錢法不通,于是杭城增造錢牌,以便行用。這類錢牌有銅鉛兩種,正面錢文“臨安府行用”,背記面值,銅牌計有二百文、三百文(見圖)、五百文三等面值,鉛牌有十文、二十文、四十文、一百文及五百文多種。此外,尚有面值二百文的和州鉛牌、鉛酒牌等等,存世均少,銅者尤為珍貴。它們的外形非常別致,呈長方形,一端有圓孔,可以穿系,很像早年上海老虎灶泡開水用的竹籌,在中國龐大的古錢家族中可謂獨樹一幟,收藏者總想得之而快,無奈粥少僧多、供不應求,所以清代起就有人大量偽造,五十年前在老市場、城隍廟及地攤上常能見到。當時仿造水平不高,容易識別,不像現在的偽品,大有雌雄莫辨之感。
中國的珍品古錢有很多未見于正史,臨安府錢牌即是一例,僅宋末元初吳自牧的《夢粱錄》提到過幾句,但語焉不詳。當時賈似道執政,推行新的關子(紙幣),一當十八界會子(南宋紙幣三年一換,稱界)之三,估計在流通中受阻,不得已增造錢牌,權代紙幣行用。賈似道自比伊尹周公,實則才能低劣、奸詐特甚。當時蒙古大軍壓境、襄陽被圍數年。奸相不思匡救,反而陷害抗敵有功之士,且拘留北使,封鎖消息。朝臣改用道學、臺諫盡付庸懦,推排公田,徒增紛擾,科場撿籍,無補于時。南宋用人不當,以至于亡;賈相忌賢妒能,以至于敗,可謂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