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的真偽鑒定及錢文辨識
2020-07-22 22:45:35 來源:
對發現的這批異文錢,遼寧省文物民間收藏研究會組織了省錢幣協會、省考古研究所吳振強、孫守道等4名專家對其進行了鑒定和辨識。
當74枚異文錢送到研究會時,給人的直觀感覺是不敢相信它們是真錢。因為它們的外觀太規整、太精美了,有些竟像機器沖壓制成一樣。細審之,少許土垢下僅地章和文字縫隙間有薄簿的硬綠銹和個別點狀腐蝕痕跡,在50倍放大鏡下硬銹明顯根深入骨,已和錢骨結成一體。錢文字口深峻,筆劃圓潤豐滿,筆勢流暢舒展,無絲毫粘滯模糊之處,根部與地章平且呈90度角。內廓多數為細綠,而背內廓卻多為寬緣,穿徑面小背闊,拔模梢度明顯,穿口留有加工銼痕。銅質為青銅,色澤偏紅,略顯硬挺,可能含有某些微量元素所致。錢體光潔柔潤,質地細膩,冶煉鑄造技術之高超使觀者無不贊嘆不已。經清水沖洗,土垢消除后地章和字縫間白綠色薄銹清晰顯現,一些大型錢泛出鮮艷的紅色,紅綠色相映使錢身籠罩上一層神秘的氣氛。錢整體形象顯示,非官鑄錢文不能有此優美,非官鑄形制不能有此規整,非官制鑄制工藝不能有此精湛。
根據對材質、鑄工、銹色、風格的反復推敲及與西夏文錢、漢文錢對比后,參與鑒評的專家一致認為錢體本身沒有問題,銹色與銅質腐蝕情況表明:在干燥北方密封壇中能出現鑒審時的狀況,入藏時間不會少于數百年。而100年前,尚無人認識西夏文字,西夏文錢造偽根本無從談起,所以可以肯定這批錢是真錢。其次,它制作工藝之精湛,選材之精良,以及文字、形制異于常錢優美的特點,說明它們不是普通的流通錢,而是母錢、樣錢一類的工藝用錢。有人認為它們是雕母,但尚缺乏直接證據,可能里面有雕母,但絕不會都是。其三,它的風格具有西夏錢幣自己獨特的風采。與宋遼錢有明顯的區別,但與金錢精美風格相近。
在形制確定上,因為最小錢直徑都有28毫米,相當于宋遼錢折二錢。所以我們把28毫米至30毫米小平雕母錢的徑距定為小平線的認定標準。然后按差數2毫米,把這批錢分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當百6個等級。因為折二、折十兩種錢已經發現3枚,雖不同于一些專家的結論,但他們也無直接證據否認。這些錢形制的區分正好與這些已發現的西夏大錢作對比研究。
在錢文辨識上,我們遇到了困難,全省數十名錢幣專家竟無一人認識圖譜以外的西夏文。經過了解,我們進一步知道東北三省整個社科界無論考古、博物館,還是文化教育領域,竟無一個西夏文字專家。這更從側面堅定了我們認定這批錢確系真錢的信心。